稍等片刻...

搜索

《杜甫研究学刊》2021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2021-03-26

890

字号:

《杜甫研究学刊》2021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纪念《杜甫研究学刊》创刊四十周年”专栏

 

 

敏锐的眼光  开阔的胸襟

 

——《杜甫研究学刊》予天水杜甫研究会之情怀  聂大受

 

草堂人日我归来

 

——写于《杜甫研究学刊》创刊四十年之际  周裕锴

 

从我与《杜甫研究学刊》的情缘说起  郝润华

 

不惑的情怀与追求

 

——写在《杜甫研究学刊》创刊四十周年之际  潘殊闲

 

卌年歌未绝,异域有知音

——论《杜甫研究学刊》的国际学术视野  杨理论

 

〔摘  要〕  《草堂》(1988年更名《杜甫研究学刊》)1981年创刊伊始,即担负起了融通中外的学术使命。创刊至今40年凡146期,揭载域外相关论文凡84篇,作者遍及全球,其中以杜甫研究重镇的日韩居多。内容涉及亦颇广泛,包含杜诗的域外流传、阐释与接受研究,域外学者的杜甫和杜诗研究,杜诗译介及其研究等三大方面。域外相关杜甫研究,或补足国内文献,或译介阐释杜诗,或揭示杜诗域外接受,均为杜甫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昭示着杜甫研究的广阔国际前景。近十年来,《杜甫研究学刊》更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已成为国际舞台上最为活跃的杜甫专刊。

 

〔关键词〕  《杜甫研究学刊》  域外汉学  融通中外  国际学术视野

 

 

杜甫研究

 

旧调重弹:李白、杜甫开元年间初会确实证据

 

——《昔游》诗中“少年” “是时”的时间坐标  邝健行

 

 

〔摘  要〕  李白、杜甫初会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是当今学界主流见解,个人认为宋人以二人玄宗开元间相会的说法更为可信,本文即就此点论证。文章先审察杜甫其他篇章中使用“少年”一词时所指的年岁时段和杜甫其他篇章对玄宗朝极盛情况的描写,然后对比《昔游》诗“少年”“是时”的相关文字,得出杜甫与李白同登单父台时,应在开元中后期,杜甫当时不超过三十岁的结论。

 

〔关键词〕  李白杜甫初会  《昔游》  少年  是时

 

 

杜预至杜甫世系传承浅析  杜次志

 

 

〔摘  要〕  中国古代杜氏存在诸多郡望,京兆杜氏和襄阳杜氏为其中两个重要支系。《元和姓纂》将杜预三子锡、跻、尹均列为京兆杜氏之祖,预子耽因子孙南迁居襄阳而列为襄阳杜氏之祖。故耽之裔孙杜甫属襄阳杜氏无疑。另外,从杜预到杜甫的总世次多说并存,杜甫自称是杜预的十三世孙,唐时的计世方法是不连本身,故杜预到杜甫应是第十四代。在十四代中杜乾光的父、祖亦众说纷纭。杜逊与杜乾光非父子关系,按年代推算,两者之间尚另有两代,名讳待考。

 

〔关键词〕  杜预  杜甫  世系传承

 

杜诗研究

 

杜甫长律艺术探析  张  钊

 

〔摘  要〕  相比于同时代的诗人,杜甫特别着力长律一体。但前人在重古轻律的文体尊卑观念下,对于杜甫长律艺术成就的认识,基本止于“以古入律”,而未能注意到杜甫对于长律本身的艺术特性做的多方面的探索,发展出了独属于此体的“一联承转”“硬转直接”“笔带双锋”等章法,并力图在这种跳跃性更强的章法中保持深层意脉的连贯,使得此体的概括力和抒情性较之五古有了极大提升,长律也因此代替五古而成为诗人晚年长篇咏怀之作的主要体裁。

 

〔关键词〕  杜甫  长律  排律  诗歌艺术

 

 

 

杜诗学研究

 

抗战时期陈寅恪对杜诗的接受  邹丹娜

 

 

〔摘  要〕  抗战时期陈寅恪基于与杜甫相似的时局遭际,在化用杜诗、杜典的过程中与杜甫达到“今古合流”之境。陈寅恪对杜甫“推理”“料事”的推重,反映其重“史识”的历史观念。陈寅恪继承杜甫至晚唐诗由七律表现政治内涵的艺术脉络,书写抗战时事,尤重“史识”和“隐忧”。陈寅恪在杜甫身上寄寓“风骚”之慨,于杜甫的“文章”“孤愤”中投射学人精神,其拜谒杜祠诗暗用陈三立“庚子事变”后诗作,体现出深沉复杂的家国之感。

 

〔关键词〕  陈寅恪  杜甫  抗战  旧体诗  接受

 

 

杜集文献研究

 

 

《宋本杜工部集》卷目刍议  黄珊怡

 

 

〔摘  要〕  《宋本杜工部集》每卷卷目所题写作品总数、每卷卷目罗列作品数量及每卷正文实际所载作品数量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一情况,学界鲜少注意。将《宋本杜工部集》特殊形态纳入研究中可知:所有数量问题均直接来自王琪本,与吴若本体例多有不同。《宋本杜工部集》卷目对正题有诸多改动,如对正题注出的异文进行选择和取舍、对正题重新分题或并题等等,比较衲配版本间的细节差异可捕捉编者对杜诗接受、杜集编纂的态度。作为杜集编纂发轫期的代表,《宋本杜工部集》已显现其成书流传过程中的层累效果。在版本内部寻找线索以求自证是追溯杜集渊源、厘清版本差异的必经之路。得版本之真,求编者之真,最终才能贴近杜诗之真。

 

〔关键词〕  《宋本杜工部集》  二王本  杜集  卷目  异文

 

 

南宋杜诗注佚著四种考述

 

——兼补周采泉先生《杜集书录》  林日波

 

 

〔摘  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诗圣”之称确立于明,但滥觞于宋,宋人对杜甫典范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诸家论说之外,蔚为大观的杜诗注无疑有促成之功,然其书流传至今者寥寥,散佚者大都湮没不彰。今翻检宋人文集,对四种南宋杜诗注佚著略加考述,兼补周采泉先生《杜集书录》之阙。

 

〔关键词〕  南宋  杜诗注  佚著  杜集书录  补阙

 

 

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的发轫

 

——以《秋日读书寓园成〈杜诗辨注〉述怀一百韵敬呈同好诸公》为中心  孙  微

 

〔摘  要〕  南京图书馆所藏徐树丕稿本《杜诗执鞭录》中的《秋日读书寓园成〈杜诗辨注〉述怀一百韵敬呈同好诸公》,实为朱鹤龄《愚庵小集》中《秋日述怀二十四韵》未删之原稿。通过此诗提供的原始信息可知,朱鹤龄于甲申(1644)之秋已经完成一部名为《杜诗辨注》的注杜初稿。从《杜诗辨注》的草创,到《杜工部诗集辑注》最终成书,前后经历了二十七年的漫长历程。朱鹤龄将一百韵原诗进行大幅删削的原因,除了诗中涉及南明弘光朝等“违碍”内容之外,还由于他在“钱、朱注杜公案”中屡受诽谤和攻击,多年以来背负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故其晚年不愿再触碰注杜的话题,从中亦可管窥朱鹤龄数十年间注杜心态的极大变化。

 

〔关键词〕  朱鹤龄  《杜诗辨注》  《愚庵小集》  钱、朱注杜公案

 

 

浣花丛语

 

从元代成都草堂管窥元人对杜甫的理解  刘晓凤

 

〔摘  要〕  元代,成都杜甫草堂受到广泛关注。文人推重杜甫及其诗歌,几乎一致表现出对杜甫及其诗歌的有意曲解,他们将成都草堂描绘为杜甫的世外桃源,并围绕成都杜甫草堂进行了异彩纷呈的再创作。蒙古人达可大监创立的草堂书院,广搜图籍,聚徒讲学,培养人才,得到朝廷封赐,在传播杜诗、弘扬诗圣精神乃至中华文化传承中有过重要作用。

 

〔关键词〕  成都杜甫草堂  元代文人接受  草堂书院  达可大监

 

 

 

古典诗歌研究  唐代文学研究

 

 

文字与想象的交汇

 

——论王昌龄七绝中的影像叙事  徐韫琪

 

〔摘  要〕  盛唐诗人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作中呈现的画面感和情节性可视作一种“蒙太奇思维”,体现为成熟的时空架构意识与“以景结情”的收束方式。诗人将分散的诗歌镜头串联成有情节起伏的叙事段落,精准地传达了尚未被概念固化的原初审美体验,开拓了读者的想象空间。王昌龄的影像叙事与七绝文体的形成过程有关,其以“境”为核心的美学原则更启发了后世诗人对诗境的开拓。

 

〔关键词〕  王昌龄 七言绝句 影像叙事 视觉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

 

——论放翁气象的诗艺表征  刘天禾

 

 

〔摘  要〕  依循从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式路径对放翁气象在诗艺层面的表征进行解构性考察,可发掘出意象排布、气脉疏导与精神建构这三个层面。意象排布层面以在场性和序列性为典型特征,陆游诗歌中的在场性寓指具象之本源能指、心象之意识能指和言语之文字所指的共同在场,序列性表现为意象群按照时空的单维或组合位次进行线性流动。气脉疏导层面彰显出寓变化于规矩的特质,规矩突出以气贯意及化散为整、化隔为通的浑厚气质,变化强调以意遣象及象随意转的艺术效果。精神建构层面可从内外两个角度进行探掘,外化于情感脉理的精神趋向彰现出介于超脱和沉入之两极间的动态波折,内化于主体空间之实境、艺境与审美主体三者间的交汇与融合是放翁气象得以具备雄浑之质的意涵基础。

 

〔关键词〕  放翁气象  诗歌  艺术表征

 

 

云和露:明前期台阁诗人创作中的政治心态与山林趣味  李  璨

 

〔摘  要〕  云和露两个意象在明前期台阁诗人的创作中呈现出台阁和山林两方面的话语特征。首先,在明初的盛世背景下,云和露以象征祥瑞的功能获得了政治化阐释的逻辑基础。由此出发,云体现了台阁诗人对君主自下而上的追随,反映了由此促生的附从心理;露则代表了君主自上而下的宠遇,彰显了台阁诗人的感恩心态。这一层上下相连的空间维度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台阁诗歌意象语言体系中的明线。其次,云和露也常在写作中被台阁诗人放归自然,表达清新闲适的山林审美趣味。这一特征可以从视觉和味觉的感官维度来考察,须将云和露放置在山林与台阁的对照之中,从而体现台阁诗歌意象语言体系中的暗线。

〔关键词〕  云  露  台阁诗人  意象语言

 

 

清代达斡尔族诗人敖拉·昌兴对杜甫及其他唐代诗人的接受  吴  刚

 

〔摘  要〕  清代达斡尔族诗人敖拉·昌兴在《看年画》《劝世歌》诗歌中赞美杜甫诗才,感慨杜甫有志难酬,表达了对杜甫的赞赏与同情。他还在《看年画》《百花诗》《善恶篇》等诗歌中,赞颂李白、孟浩然、韩愈、白居易等唐代诗人。本文通过探究敖拉·昌兴对杜甫及其他唐代诗人的接受因素,发现他学习唐诗是以广泛的汉文化为基础,并且受到了清代尊唐诗学思潮的影响。

 

〔关键词〕  敖拉·昌兴  杜甫  唐代诗人

图片48.jpg


网站浏览人数:534319

技术支持:天健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