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等片刻...

搜索

草堂简介
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至765年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创作诗歌有240余首留传至今。自五代起历经13次大规模修葺扩建和建国以来数十年的保护发展,成为现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最具特色的杜甫纪念遗址,并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圣地”。
开放时间:9:00-18:00(17:00停止售票)

地理位置: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

咨询电话:028-68921800

景点介绍
园林景观
  • 1正门
  • 2大廨
  • 3诗史堂
  • 4柴门
  • 5工部祠
  • 6少陵草堂碑亭
  • 7茅屋景区
  • 8唐代遗址
  • 9红墙花径
  • 10草堂影壁
  • 11大雅堂
  • 12万佛楼
  • 13草堂书院
  • 3浣花园林区
正门
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经宋、元、明、清修葺扩建,草堂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文化圣地。现成都杜甫草堂主要由草堂旧址纪念祠宇、草堂寺和梅园三部分组成。草堂旧址纪念祠宇现存建筑群是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后保留下来的。正门外一座青砖照壁作为前导,含蓄典雅。五重主体建筑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与工部祠均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大廨
大廨是中轴线上第二重建筑,“廨”是官署的意思,指古代官员的办公室。宽敞的“大廨”当然不是杜甫的大办公室,这座建筑在清代嘉庆年间修缮时被命名为“大廨”,是源自封建社会“官本位”的思想。
诗史堂
杜甫一生创作诗篇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四百多首,他的这些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社会的生活画卷,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等内容。因此,杜甫的诗也被后世称为“诗史”。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诗史堂”,就是因此而得其名的。
柴门
柴门是中轴线上的第四重建筑,匾额上的“柴门”二字,是我国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所题。杜甫《野老》诗中曾有“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的诗句,称自家的院门为柴门。明代弘治十三年草堂重建时,这里被称为“浣花深处”。清代嘉庆十六年重建被称为“药栏花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取杜诗《野老》原句称作“柴门”。
工部祠
工部祠是草堂中轴线上最后一重建筑。匾额上的“工部祠”三个字,是由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所题。“工部”为古代三省六部制中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之事。杜甫在成都的时候,曾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所以后世多以“杜工部”尊称杜甫,因此纪念他的祠堂也称“工部祠”。
碑亭
位于工部祠东面的“少陵草堂”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亭中石碑高约175厘米,宽约80厘米,碑头上绘有双龙戏珠纹饰,碑身上端及左右两边均有龙纹图案。
茅屋景区
由碑亭向北,经过一座木桥,就来到了恢复重建的杜甫故居。杜甫诗歌描绘的地理环境,较为准确,犹如地图,所以被人们称为“图经”。因此,根据杜诗中有关草堂风物的描写,重建后的茅屋基本还原了杜甫当年的成都生活场景,可以让观众朋友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杜甫的诗意生活。而恢复茅屋的选址,则是根据史料记载明代“前祠后堂”的格局而确定的。
唐代遗址
自唐昭宗天复二年韦庄寻得“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并在此重结茅屋起,至清代嘉庆十六年最后一次全面培修止,近千年里草堂虽然屡经兴废,但是均为原址重建。然而,后代的重建一方面将杜甫旧居这块圣地保存了下来,给后人提供了瞻仰和凭吊诗圣的场所。而另一方面,时代的变迁也会将这里原有的唐代遗存逐渐地湮没,使后人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唐文化的氛围。
花径
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边种满花木的小路就叫花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天的花径是连接草堂旧址纪念祠宇与原草堂寺建筑群的一条红墙夹道,由于风景优美,诗意盎然,它在许多关于成都的宣传片或者电影中都曾出现过。花径东端入口有匾额“花径”二字,是现代书法名家萧龙友所书。门柱上是郭沫若先生撰书的对联“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春”,对联巧妙地将“花径”二字嵌入联首,可以令人依稀看见杜诗描写的当年景色。
草堂影壁
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上面的“草堂”二字是用青花碎瓷镶嵌而成。其字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由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书写,并以碎瓷镶嵌,但后来被毁损。今天看到的“草堂”二字是他的弟弟周竺君所书。这里也是杜甫草堂最具标志性的景点之一,因此很多观众都会在这里留影纪念。最为著名的是在1958年,毛泽东主席来到杜甫草堂,在此处长久伫立凝视,并留下的一张珍贵背影照。
大雅堂
大雅堂原本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200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将其改建为展示中国诗歌文化的陈列厅后对外开放。大门匾额上的“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一部分,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重大事件,被视为诗歌的正声。此处“大雅”之名,泛指中国优秀诗歌传统。北宋时四川丹棱人杨素十分推崇杜诗,曾经到四川宜宾邀请被贬在此的大诗人黄庭坚手书杜甫的蜀中诗歌,后将其全部刻成石碑,并在丹棱建堂进行陈列。堂屋建成以后,黄庭坚亲自将堂屋命名为“大雅堂”,并作了《大雅堂记》。
万佛楼
万佛楼是2005年在原址基础上恢复建成的。原楼为木制四层重檐攒尖式宝顶结构,正八边形,楼顶盖琉璃瓦,楼内供泥塑佛像四尊,壁间绘佛像千余尊,是成都市区的著名古建筑,在“文革”期间被拆毁。目前,重建的万佛楼建筑面积为910平方米,共四层,楼高三十点七米,正八边形,重檐四层,并新铸铜钟,悬挂楼顶。
草堂书院
草堂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元代,曾与杨雄墨池、文翁石室并称成都著名的三所书院。明清时期,草堂书院历经多次修葺与扩建,规模逐渐扩大,曾有“收书三十万卷”的辉煌,但后因战乱凋敝,令人唏嘘。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遂于2017年再启复建草堂书院之宏图。草堂书院由原草堂寺建筑东方丈改建而成,于2021年4月正式开放,建成后的草堂书院占地3586平方米。
成都市浣花溪公园建设基本情况介绍
浣花溪公园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占地444.8亩,是成都市迄今为止二环路内最大的开放性城市综合公园。
全园分为三大主题园区:万树山、沧浪湖和白鹭洲。园区景观主要包括一座人造山、一个人工湖、一处人工城市湿地,两幢景观建筑(其中一幢位于沧浪湖南侧的建筑资产于2009年5月划拨至成都文联),及于2005年12月28日竣工落成的“中国诗歌文化中心”的八个主题景点和2018年竣工的“杜甫千诗碑”。
文物精萃

1963年老舍隶书春日忆李白字轴

1957年郭沫若行书春夜喜雨字轴

1957年商承祚篆书少年行二首之一字轴

1956年谢无量行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字轴

1926年章炳麟篆书徐卿二子歌字轴

现代沈尹默楷书堂成字轴

1981年关山月江梅图轴

1962年潘天寿苍鹰图轴

1959年李苦禅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独鹤图轴

1959年郑慕康朱梅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图轴

1959年陆小曼南征图横披

1955年陈半丁南邻山水图轴

基本陈列

了解更多
杜甫千诗碑
2023.07.17

成都杜甫草堂具有悠久的石刻杜诗传统。南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吏部尚书张焘任成都府知府期问,曾遍刻杜诗一千四百余首于碑,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2015 年,为再现这一珍责历史记记,成都市启动了“杜甫千诗碑”重大文化工程,经过三年多的紧张建设,该项目手 2018 年12月落成并对公众开放。

详情》

临时展览

了解更多
【2022年】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董必武手迹展
2023.07.26

董必武同志曾多次为杜甫草堂题写诗词并留下墨宝。其书法功底深厚,楷书凝重端庄、遒劲朴雅,行书清新飘逸、雄浑流畅;其诗词思想内涵非常丰富,饱含了他的睿智、学识、理想和信念,是他六十多年革命生涯的重要记录,是难得的革命史诗。为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我馆举办了“董必武手迹展”,展出董必武同志1938年至1975年间书法作品100幅,其中有7幅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收藏的珍品。

详情》
网站浏览人数:244948

技术支持:天健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