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等片刻...

搜索

《杜甫研究学刊》2019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2019-01-10

890

字号:

《杜甫研究学刊》2019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杜甫研究

 

饭颗山到底在哪里?——关于李白《戏赠杜甫》写作时间和地点的臆测(葛景春)

 

 

摘要:李白的《戏赠杜甫》诗,历来就有争议。有人说是伪作,有人认为是李白讥刺杜甫“拘束”之说,也有人认为是李白调侃杜甫之作等。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也有争议,即作于天宝三载初,或作于天宝十二载。关于作此诗的地点也有作于东鲁甑山、作于长安长乐坡等几种观点。本人认为,此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初夏初出长安在洛阳与杜甫相会,和杜甫一同到杜甫家洛阳南的陆浑山庄路经“饭坡”(在今河南嵩县陆浑水库西南)时所作。

 

召唤与竞胜:试论杜甫对李杜合成的促成(张朝富)

 

摘要:李杜的才学、年纪、声名、成就及友谊,造成了诗歌史上召唤、追慕、竞胜的特殊发展范型。秦州是一个特殊的开始,怀念李白诗的集中创作,是一场鲜明的心理预示,杜甫追随着李白的足迹而来,无论是巴蜀时期的律诗发展倾向,还是剖判时代的诗评,最终完成了“老更成”成就的取得,在推举和比较中,完成了与李白等齐的自我体认和宣传局面的达成。虽然李杜并称要等到后来诗人的外在认定,但不能不注意,杜甫自身的心理追求和主观努力因素的促成。

 

 

杜诗研究

 

也谈《游龙门奉先寺》为杜诗第一首(袁书会 管莉莉)

 

 

摘要:从宋代王洙、王琪的《宋本杜工部集》到清代许宝善的《杜诗注释》,以及今人萧涤非与谢思炜主编的两本杜集校注中,《游龙门奉先寺》与《望岳》两诗孰为现存杜诗之第一首,一直存有争议。笔者从杜甫生活轨迹和时间、《游龙门奉先寺》诗所表达的情感、杜甫前期诗体创作的变化三个方面加以探讨,认为《游龙门奉先寺》当为杜诗第一首。

 

析论杜堮抄评杜甫排律(占如默)

 

摘要:山东滨州杜堮在其文集《石画龛论述》的《十研斋杂志下》《恩余录续补》等卷中抄评杜甫排律90首,其特色在于“以文论诗”。对于为何“手抄”杜甫排律,杜堮认为“手抄细绎方能得其脉络”“手写乃能见其脉络”“自写而后能随其曲折”“独抄少陵者,以其真性至情,独绝千古,瑰词丽句,回越寻常,真能兴起百世者也”。对于如何解读杜甫排律,杜堮在理论上倡导“以文读诗”解杜法,强调杜甫排律“大篇可作数十首读,短章又可合数十首作一篇读”。杜堮还具体实践了“以文论诗”,对所抄杜甫排律“并著评语”,从志意、章法、炼字、用典等方面进行评解和训释。

 

 

 

杜甫的“无家”之悲及其艺术书写(潘悦)

 

摘要:杜甫安史之乱中的诗歌创作,表达了强烈的“无家”之悲。他为个人的亲人离散而痛苦,更为天下百姓的家破人亡而悲伤。他在战乱中的“国破”之痛,与“无家”之悲有着内在而深入的联系,反映了他家国意识的复杂内涵。杜甫的诗歌对“无家”之悲做了深刻的艺术表现。他吸收前代诗歌描写亡国丧乱之痛、游子怀乡之悲的艺术经验,书写“无家”与“国破”的痛苦体验,既表现了战乱中骨肉分离、家人离散的巨大苦难,又以“无家”的精神苦痛为基础,抒发了极具震撼力的孤独感受。

 

杜甫《悲陈陶》《悲青坂》历代注释中的若干问题——兼论两首诗歌与杜甫卷入房琯事件之间的关系(钟卓萤)

 

 

摘要:历代关于《悲陈陶》与《悲青坂》两首诗歌创作背景的注释中,所引史料内容存在历史顺序相反、将陈陶战的相关历史事实错引至《悲青坂》的注释中以及直接引用存在问题的注释等问题,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此外,两首在时间和内容上具有较强关联、构成上一致且相互呼应的诗歌不以组诗,而是以独立作品的方式呈现,是杜甫当时思想感情互相对立、矛盾的体现。关于两首诗歌与杜甫卷入房琯事件之间的关系,古今学者的意见有较大分歧。杜甫在任左拾遗之前一直远离政治中心,对权力中心的争斗、内情所知不多,加上房琯后来被贬并非由于陈陶、青坂战败,由此可见《悲陈陶》《悲青坂》两首诗歌与杜甫被卷入房琯问题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杜甫诗赋与清代科举——以清代书院中的杜诗课题为中心(黄一玫)

 

摘要:诗与赋是清代科举中的重要科目,极大影响着清代书院的日常教学。杜甫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典范诗人,因众体兼备、格律谨严,其诗题、诗句常被书院学长用作日常授课的课艺题目,在课生创作后进行点评。翻检清代书院课艺集中保留的杜诗课题可发现,杜甫进入书院课题的类型十分全面,这不仅对试帖诗和课士赋的创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也从文化品格等方面规范着清代士人的操守,是清人尊杜的重要体现。

 

再论杜甫《壮游》(温煦)

 

摘要:在关于自传诗的研究中,杜甫的《壮游》一直作为古典诗歌中自传诗的典型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围绕《壮游》的研究,还有再挖掘的可能。一方面,《壮游》作为一首较早的成熟自传诗,在创作上的开拓意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对杜甫“诗圣”和杜诗“诗史”一面的固定印象,又使得从自传作者视角进行的研究没有真正展开。

 

 

 

杜集文献研究

 

海外孤本:董养性《杜工部诗选注》考论(孙微)

 

 

摘要:日本内阁文库所藏董养性《杜工部诗选注》,是弥足珍贵的海外孤本,其作者为元末明初江西乐安人,四库馆臣曾将其与清初山东乐陵之董养性混为一人,实误。该本以先分体再分类的独特体例编排,对宋元杜诗旧注多有依傍,其注释简明浅近,有益初学,串解诗意时注重对杜甫性情气质的阐发,亦时有迂腐的道学气味。

 

江户时代杜甫研究与接受——大典显常的《杜律发挥》(黄自鸿)

 

摘要:自从邵傅《杜律集解》传入日本后,杜诗在当地即大盛于时,江户时代的杜甫专著均深受邵注影响。《杜律发挥》为日本禅僧大典显常阅读杜律的札记,针对邵傅《杜律集解》与相关注本的种种谬误,尝试探索对杜诗的正确理解方式,不但对日本读者,也对中国读者极有参考价值。

 

胡夏客杜诗注辑考(王燕飞)

 

摘要:胡夏客是明代著名唐诗学专家胡震亨的次子,清初著名诗人。他对杜诗颇有研究,曾注释过杜诗,其成果以笔记体的形式存在于《谷水谈林》之中,惜已散佚不存。今对其“杜诗注”的真伪、流传情况进行考证,并通过对所辑74题79条佚文的分析发现:胡夏客的“杜诗注”,注释杜诗五古、五律、五排最多,这和杜甫的诗歌创作情况大体相同,同时也与夏客诗歌创作的情况基本上一致;注释涵盖诗歌用典、用字、用韵、章法、结构、史实等各个方面;还采用了“以史证杜”“以杜证杜”等方法注释杜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域外论杜

 

抚育杜甫成长的世界——继祖母卢氏的氏族观探微(〔日〕松原朗文、李寅生译)

 

摘要:本文以杜甫为其继祖母卢氏所作《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一文为切入点,探究卢氏对杜氏家族和杜甫的影响。通过分析由卢氏操持的杜闲、杜甫两代人的通婚情况,可以看出杜氏家族婚嫁对象多为门第较高但家世衰落的贵族。这种做法,是唐代贵族在渐趋式微,政治地位下降的情况下,用联姻维持其社会地位的普遍做法,体现了卢氏强烈的门阀意识。卢氏的氏族观念通过家族传承,塑造了杜甫的贵族意识和文化守卫者的责任意识,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杜甫的文学创作中。

 

 

古典诗歌研究 唐代文学研究

 

寒山诗的雅俗跨界与文学史价值(李建军)

 

摘要:寒山讽时劝世即“向外”之诗,多采用“非诗化的表达”以便妇孺能晓;写心悟道即“向内”之诗,多采用“诗化的表达”以便曲尽其妙。寒山诗既能俚俗,又能典雅,还能以雅写俗、俗中透雅和引俗入雅、雅中带俗,显示出诗人雅俗兼备的卓越才能。寒山诗雅俗贯通、机趣横溢的整体风格,是诗人深具雅文化积淀又深受俗文化熏染的结果,是诗人儒士身份、道徒气质、禅僧修为熔于一炉的产物。较之能俗不能雅的民间诗作和善雅不善俗的文人诗作,寒山诗可谓唐诗中雅俗跨界的典型代表。寒山诗是中唐发轫的雅俗文化版图变迁的产物,同时又对这种雅俗变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开启后世以俗为雅、雅俗共赏诗风的先河。

 

 

浣溪丛语

 

刘开扬先生二三事(濮禾章)

儒雅君子  学行我师(祁和晖)

 

 

 

学术动态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第六次杜甫读书会综述(骆晓倩)

纪念刘开扬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座谈会综述(张月)    

《杜甫研究学刊》编辑业务培训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

图片39.jpg


网站浏览人数:534414

技术支持:天健世纪